网上有关“笔记本硬盘的选购”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笔记本硬盘的选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选购硬盘首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硬盘容量
硬盘的容量是非常关键的 ,大多数被淘汰的硬盘都是因为容量不足,不能适应日益增长海量数据的存储,如果说速度慢一点还可以等待的话 ,要是空间缺乏可是更令人头痛的事。硬盘的容量多大也不为过,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应尽量购买大容量硬盘,这是因为容量越大,硬盘上每兆存储介质的成本越低。
原则上说,在尽可能的范围内 ,硬盘的容量越大越好,一方面用户得到了更大的存储空间,能够更好地面对将来可能潜在的存储需要,另一方面容量越大硬盘上每兆存储介质的成本就越低 ,无形中为用户降低了使用成本,这一点对于那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 、音频语音识别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工作,要求海量存储空间的用户尤其重要 。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用户都是如此 ,譬如为办公室里应用于一般办公的PC配备一只超大容量的硬盘就多少有些“奢侈 ”了,而普通的家庭用户,由于资金的限制 ,不可能购买容量很大的硬盘,但是在当前至少也应该购买80GB以上的硬盘。
目前推动硬盘容量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发展,各地电信网络不断增容、升级 ,网络用户能享用到越来越大的带宽,上网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从网上下载的数据量也会剧增 。这个数量是用传统电话线及普通Modem所不敢想象的。例如 ,有线电视Modem以及卫星链路技术可提供每秒30至40兆位的数据传输速度。上网几十分钟,拉回数百兆的文件只是小菜一碟 。有些观察家声称Internet具有一种"增殖效应"。根据他们的预测,对于网上存放的任何东西(数据)来说,随着遍布全球的用户不断下载各种软件、 、资讯、视频以及游戏 ,同样的东西会被数以千百次地重复下载,最终躺到用户的硬盘里。尽管他们认为这种效应会产生一些"浪费"。但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随着家庭用户享受的带宽越来越高 ,大型文件的下载会变得更加容易,相应对硬盘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
二是数字媒体内容快速增长, 一些"存储密集型"的多媒体应用也在刺激大容量驱动器发展。这些应用包括数码电视、照片 、**以及音乐等等,它们均对系统的存储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分析家预测这些应用会变得越来越流行 ,而且会成为持续刺激硬盘扩容的一项重要因素 。下面来看看为满足这些令人激动的数码应用的要求,需要准备多大的硬盘空间:
·电视:每小时13GB(采用miniDV格式)
·音乐:每辑50MB(采用MP3格式)
·**:每部4GB
(二)、硬盘速度
由于硬盘的读写离不开机械运动,其速度相对于CPU、内存 、显卡等的速度来说要慢得多 ,从著名“木桶效应”来看,可以说硬盘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最终性能。
硬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转速、缓存、平均寻道时间和接口类型,在内部传输率(磁头→缓存的速率)成为瓶颈的现在 ,仅仅提高外部数据传输率(改进接口类型)对总体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硬盘的速度只决定于其转速、缓存大小和平均寻道时间。
1.主轴转速
转速是影响硬盘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5400rpm(每分钟转数)和7200rpm的硬盘 。不宜选用低于5400转的产品 ,7200转的如果质量稳定应优先考虑。
2.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以毫秒为单位。作为完成一次传输的前提 ,磁头首先要快速找到该数据所在的扇区,这一定位时间叫“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s) 。这个时间越小越好,一般要选择平均寻道时间在10ms以下的产品。
3.内部数据传输率
即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速度的瓶颈。如今各品牌的主流硬盘,容量差不多,平均寻道时间相差不大 ,转速也多为7200转,高速缓存为2MB左右,外部数据传输率都采用UltraDMA100技术 ,可是内部数据传输率却因品牌及型号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 。选购硬盘时不要忽视对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关注。
数据传输率分为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Rate)和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外部数据传输率指硬盘的缓存与系统主存之间交换数据的速度,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硬盘磁头从缓存中读写数据的速度。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 ,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位数) 。例如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240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30MB/s,远不到硬盘接口的100MB/s。因此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就成了整个系统瓶颈中的瓶颈 ,只有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提高了,再提高硬盘的接口速度才有实在的意义。
4.接口方式
现在常用的硬盘基本都采用的是DMA 100/133或SATA 、SCSI的接口方式 。要注意SCSI硬盘接口有三种,分别是50针、68针和80针。我们常见到硬盘型号上标有“N ”“W”“SCA” ,就是表示接口针数的。N即窄口(Narrow),50针;W即宽口(Wide),68针;SCA即单接头(Single ConnectorAttachment),80针 。其中80针的SCSI盘一般支持热插拔。
5.高速缓存
高速缓存的大小对硬盘速度有较大影响 ,当然是越大越好,目前最大已达8MB以上。不应低于2MB 。
6、安全性
硬盘作为存放信息的主要场所,所存放信息的价值往往要远高于其产品的价值 ,硬盘的稳定可靠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要注意品牌的口碑及是否采用了前面谈到的SPS等数据保护技术。
(三) 、选购硬盘时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1、平均潜伏期(average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
2 、道至道时间(singletrack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3、全程访问时间(maxfullseek):单位同样是毫秒(ms) ,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access):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 。注意: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
5 、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transferrate):也叫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datatransferrate),单位为MB/S。指的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 。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
6、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 ,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 。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7、单碟容量: 高的硬盘单碟容量至少可以为我们带来两大好处:一是使硬盘可以拥有更大的存储容量。我们知道,3.5英寸的硬盘目前最多只能装四张碟片 ,如果要增加硬盘的存储空间,唯一的方法是提高单碟容量 。提高单碟容量后,用同样数目的碟片可以生产出容量更大的硬盘 ,能进一步控制硬盘的成本。第二大好处是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转输率。在磁盘转速和磁头的操作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相同的时间内磁头所能访问到磁盘的区域是一定的 。而单碟容量提高后,碟片上的数据密度更高 ,单位面积上所记载的数据量也得以提高,相应的在单位时间内磁头能够存取到的数据信息也更多。
8 、发热及噪音问题。硬盘的表面温度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这项指标厂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种媒体的测试数据中看到 。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若硬盘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的传导出去 ,硬盘就会急剧的升温,一方面会使硬盘的电路工作在不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硬盘的盘片与磁头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也很容易使盘片出现读写错误和坏道 ,而且对硬盘使用寿命也会有一定影响。好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市场上大多数硬盘的发热量都有渐小之势了,这一点现在不必过于担心 。噪音对单个硬盘而言没有大的影响。不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不时听到从机箱里发出的一阵阵硬盘响声,声音太大的,会弄得你心烦不安。当然是越“安静 ”的硬盘越受欢迎 。
9、超频问题。要稳定超频 ,除CPU外,其它设备也是决定能否稳定超频的因素,硬盘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情况下不能超频 ,往往是由硬盘造成的 。尤其在非标准外频下,硬盘的数据传输率也会随之上升,硬盘自身承受不了,就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现象 ,如不能进入Windows等,更严重的还会搞得数据丢失、系统被破坏。所以各位打算拿机器来超频的朋友选购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对66MHz总线来说,当总线(BUS)频率超到75 、83MHz时 ,IDE总线将以超负荷13.6%、25.8%的频率运行;对100MHz总线来说,超到112、124 、133MHz时,IDE总线将以超负荷12%、24%、33%的频率运行 。因此超频对硬盘的考验苛刻到几乎可以致命的地步 ,一旦失败则可能会损坏硬盘中的数据和物理介质。
10 、假货问题。严格说硬盘产品并不存在假货的问题。但市场仍有一部分经销商常常在硬盘上耍花招对用户进行欺诈 。一是将老一代的产品以新产品的价格卖给用户;二是市场上销售的硬盘,有可能由于运输或者其它环节的问题,其中的少部分在品质上可能会有一些瑕疵(比如有少量坏道) ,而有些经销商将这些产品卖给那些不太懂行的用户,一方面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为用户的使用埋下了隐患 ,三是水货问题,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没有经过正常报关手续的硬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货”,按理说 ,这些产品和那些经过正常报关手续的同型号硬盘在性能、质量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渠道”。
笔记本的硬盘有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 ) 、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三种类型,其中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 ,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
1、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 。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 、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 ,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 、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 、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
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虽然成本较高,但也正在逐渐普及到DIY市场。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 ,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 。
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 、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 、PCI-E接口、NGFF接口、CFast接口和SFF-8639接口。
2 、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 ,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 ,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 ,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 ,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
3、混合硬盘
混合硬盘是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除了机械硬盘必备的碟片、马达、磁头等等,还内置了NAND闪存颗粒 ,这颗颗粒将用户经常访问的数据进行储存,可以达到如SSD(就是固态硬盘)效果的读取性能 。
固态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 。原理和微软Windows 7和Windows 8操作系统上的“Ready Boost ”功能相似,两者都是通过增加高速闪存来进行资料预读取(Prefetch) ,以减少从硬盘读取资料的次数,从而提高性能。
不同的是;混合硬盘将闪存模块直接整合到硬盘上,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新一代的混合硬盘不仅能提供更佳的性能 ,还可减少硬盘的读写次数,从而使硬盘耗电量降低,特别是使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续航能力提高。
扩展资料
由于固态硬盘没有普通硬盘的旋转介质 ,因而抗震性极佳,同时工作温度很宽,扩展温度的电子硬盘可工作在-45℃~+85℃ 。广泛应用于军事 、车载、工控、视频监控 、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 、医疗、航空等、导航设备等领域。
机械硬盘较传统 ,使用功耗相比于固态硬盘较高,重量较重,发热量较高 ,散热较慢,同时价格比固态硬盘略低。而混合硬盘的笔记本是双硬盘,其中小容量的固态硬盘 ,大多数为128GB或256GB容量的作系统盘,用于休眠和文件高级缓存;另一块大容量的机械硬盘用于保存大量的数据 。
百度百科-硬盘
关于“笔记本硬盘的选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wanwan]投稿,不代表圣泉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qpump.com.cn/sq/122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圣泉吧的签约作者“wanwan”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笔记本硬盘的选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笔记本硬盘的选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选购硬盘首先应该从...
文章不错《笔记本硬盘的选购》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