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题公园的百亿生意“熊出没”之父华强方特冲刺IPO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 ,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时代周报记者 吴怡 发自北京
凭借着6 部《熊出没》系列动漫**吸金近27亿元,以及坐拥23个主题乐园,华强方特文化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 ”)冲刺IPO,申请从新三板转板A股上市 。
6月28日 ,证监会官网公布了华强方特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资料显示,华强方特此次共募资11亿元,主要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动漫**制作项目 、品牌建设及推广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 ,这是华强方特第二次冲刺A股IPO。华强方特曾在2012年首次启动A股上市计划,但因IPO停摆期而撤回资料中止,2015年转而挂牌新三板 。去年5月 ,华强方特再次启动上市辅导,并自今年4月份以来因“筹划IPO”而暂停股票转让。
对于上市事项以及IP孵化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华强方特董秘办公室 ,对方婉拒受访,“公司处于上市缄默期,尚不方便对外发声”。
过半利润依赖补贴
停牌前 ,华强方特的总市值为132亿元 。其最为大众所熟知的IP是《熊出没》,凭借着这个超级IP,其系列**在每年的春节档票房大战中稳占一席之位。而事实上,总资产近200亿元 ,年度利润近8亿元的华强方特还有着更为庞大的文化版图。
招股书显示,华强方特的营收来源于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和文化内容产品收入,后者包括特种**和数字动漫 。2016―2018年 ,华强方特营收分别为33.53亿元、38.48亿元和43.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1%。
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是华强方特营收的“顶梁柱”。2016―2018年,该部分营收占总营收的93.30%、77.14%和83.28% 。根据艾媒咨询研究显示 ,华强方特集团旗下的主题公园2018年入园人次为4200万人,同比增长9.3%,在全球主题公园集团中位列第五 ,在国内仅次于华侨城。
然而,华强方特多数主题公园项目只是略微盈利或陷入亏损。招股书显示,华强方特控股的77家子公司中 ,45家2018年度处于亏损,这部分子公司多数经营和投资主题公园项目 。
公司实际利润来源却依靠营收占比不到17%的动漫和影业。真正盈利的两大子公司为方特动漫和方特**,前者负责数字动漫作品创意、制作及发行,后者则负责创意设计 、特种**影片开发制作 ,2018年度分别盈利1.90亿元、5.85亿元。
华强方特最终录得2018年净利润7.78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仅为4.58亿元。除了受到主题公园亏损的影响之外,巨额的非经常损益数目不得不提到公司的“福利 ” 。
招股书披露 ,作为文化 科技 企业的华强方特,近几年来持续收到与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业务和文化内容产品业务相关的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
2016―2018年,华强方特所得税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16.75%、16.06%和16.04%;另外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53亿元 、3.30亿元和3.27亿元 ,占当年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38.91%、36.68%和36.45%。这意味着华强方特过半的净利润皆来自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 。
扩张主题公园
尽管多数主题公园运营仍处亏损,但华强方特保持继续扩张的态势。截至2019年5月底,华强方特已建成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23个 ,拟建设及建设中主题公园21个。
“国内主题公园呈现华侨城、华强方特 、长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2018年市场占比分别达到22.2%、19.9%和16.0% 。”艾媒咨询分析师王清霖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主题公园游客数量相对较多 ,但是游客分散且付费转化率不高,因此国内的区域性大规模主题公园比较缺乏,并且主题公园盈利能力较弱。
根据AECOM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主题公园总游客量达1.9亿人次 ,但游客量不足200万的主题公园占85%,游客量达300万以上的主题公园占比低于一成,规模性的主题公园不足400家 ,其中盈利的乐园约占半数左右。
事实上,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于国内部分文旅企业来说,主题公园的真正价值在于带动周边土地溢价 ,助推房地产的开发。
华强方特的扩张与母公司华强集团也有着紧密的关系。现年56岁的梁光伟是深圳华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华强方特的实际控制人,持有其65.74%的股份 。
在华强集团的资本版图里 ,除了华强方特,还有华强实业、华强新城市投资 、华强前海 科技 以及华强金融控股4家大企业,其中华强实业主营计算机软件、通信产品等 ,早在1997年就登陆了A股上市。
跟华强方特结合较为紧密的是华强新城市投资集团,主营房地产投资开发。在安徽省芜湖的主题公园项目中,华强新城市投资也参与了综合性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包含9个地块 ,总建筑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另外沈阳的文旅项目也有华强新城市投资的身影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华强方特发展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为:一是产业规模效应,具备成熟的运营经验;二是有自身的内容IP , 科技 的表达手段较为成熟;三是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紧密。
在华强方特控股或参股的主题公园投资开发子公司中,共同出资方主要为地方文化 旅游 投资开发企业,其背后的最终受益人多数为地方政府国资委。2018 年内 ,华强方特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金额达到4.46亿元,占当期营收的10.28% 。
主题公园的重资产投入也增大了华强方特的资金压力。自2015年挂牌新三板以来,华强方特已累计完成两笔定向增发 ,总金额为27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主题公园建设投资 、项目研究开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
值得注意的是,享受着文化 科技 企业补贴的华强方特,在2017年度的募集资金中 ,曾计划投入1.5亿元用于郑州文化 科技 产业园之花园酒店建设,不过2018年该投入金额已被下调到7000万元。
另外从2012年以来,华强方特也从自主投资与合作投资并行,转向了以合作投资为主 ,试图减轻资金压力。截至2018年年末,该公司的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接近50%,可使用募集资金余额仅有5251万元 。
文化板块自力更生
“大多数主题公园回本需要依靠房地产的销售收入 ,但这种收入是一次性的,因此很多文旅项目缺乏成长性。”陈少峰总结分析,近几年华强方特越来越重视增强动漫业务、IP内容和 科技 创新方面的附加价值。
招股书披露 ,2016―2018年,文化内容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0%、22.86%和16.72%,收入贡献有所提高 ,其中“熊出没 ”这个大IP功不可没 。
6部《熊出没》系列**,均挤进了国产动漫**票房前十名,总票房近27亿元 ,其中近三年制作的这3部**的院线发行收入总共为1.82亿元。除了院线端,2016―2018年,动漫大**和系列动画片的新媒体播映收入也总共达到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74%。
不过头部IP单一 ,过度依赖“熊出没”仍然是华强方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公司推出了包括《小鸡不好惹》等30余部系列动画片 、动漫**作品,但真正具备强吸金力的只有“熊出没”,而该IP在2012年就已经推出 ,随着低龄群体的成长,或会面临着用户流失、IP老化的风险 。
对此,王清霖认为 ,华强方特需要注重IP人物的丰富和发展、成长,更重要的是开发多条相关的IP产品线,提高现有用户的IP接受年龄范围 ,保持持续竞争力。
IP股票。在2019年7月份,《熊出没》IP的持有者—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834793.OC) ,提交了“熊大 。熊二和光头强 ”转板A股的IPO申请,并获证监会受理。IP股票就是概念股,是一种知识产权的股票。
本文已完
时代周报记者 吴怡 发自北京
凭借着6 部《熊出没》系列动漫**吸金近27亿元,以及坐拥23个主题乐园 ,华强方特文化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冲刺IPO,申请从新三板转板A股上市 。
6月28日,证监会官网公布了华强方特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资料显示 ,华强方特此次共募资11亿元,主要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动漫**制作项目、品牌建设及推广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强方特第二次冲刺A股IPO 。华强方特曾在2012年首次启动A股上市计划 ,但因IPO停摆期而撤回资料中止,2015年转而挂牌新三板。去年5月,华强方特再次启动上市辅导 ,并自今年4月份以来因“筹划IPO”而暂停股票转让。
对于上市事项以及IP孵化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华强方特董秘办公室,对方婉拒受访 ,“公司处于上市缄默期,尚不方便对外发声 ” 。
过半利润依赖补贴
停牌前,华强方特的总市值为132亿元。其最为大众所熟知的IP是《熊出没》,凭借着这个超级IP ,其系列**在每年的春节档票房大战中稳占一席之位。而事实上,总资产近200亿元,年度利润近8亿元的华强方特还有着更为庞大的文化版图。
招股书显示 ,华强方特的营收来源于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和文化内容产品收入,后者包括特种**和数字动漫 。2016―2018年,华强方特营收分别为33.53亿元、38.48亿元和43.28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1%。
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是华强方特营收的“顶梁柱”。2016―2018年,该部分营收占总营收的93.30% 、77.14%和83.28% 。根据艾媒咨询研究显示,华强方特集团旗下的主题公园2018年入园人次为4200万人 ,同比增长9.3%,在全球主题公园集团中位列第五,在国内仅次于华侨城。
然而 ,华强方特多数主题公园项目只是略微盈利或陷入亏损。招股书显示,华强方特控股的77家子公司中,45家2018年度处于亏损,这部分子公司多数经营和投资主题公园项目 。
公司实际利润来源却依靠营收占比不到17%的动漫和影业。真正盈利的两大子公司为方特动漫和方特** ,前者负责数字动漫作品创意、制作及发行,后者则负责创意设计、特种**影片开发制作,2018年度分别盈利1.90亿元 、5.85亿元。
华强方特最终录得2018年净利润7.78亿元 ,但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仅为4.58亿元 。除了受到主题公园亏损的影响之外,巨额的非经常损益数目不得不提到公司的“福利”。
招股书披露,作为文化 科技 企业的华强方特 ,近几年来持续收到与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业务和文化内容产品业务相关的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
2016―2018年,华强方特所得税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16.75%、16.06%和16.04%;另外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53亿元、3.30亿元和3.27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38.91% 、36.68%和36.45% 。这意味着华强方特过半的净利润皆来自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
扩张主题公园
尽管多数主题公园运营仍处亏损 ,但华强方特保持继续扩张的态势。截至2019年5月底,华强方特已建成文化 科技 主题公园23个,拟建设及建设中主题公园21个。
“国内主题公园呈现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2018年市场占比分别达到22.2%、19.9%和16.0% 。 ”艾媒咨询分析师王清霖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主题公园游客数量相对较多,但是游客分散且付费转化率不高,因此国内的区域性大规模主题公园比较缺乏 ,并且主题公园盈利能力较弱。
根据AECOM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主题公园总游客量达1.9亿人次,但游客量不足200万的主题公园占85% ,游客量达300万以上的主题公园占比低于一成,规模性的主题公园不足400家,其中盈利的乐园约占半数左右。
事实上 ,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于国内部分文旅企业来说,主题公园的真正价值在于带动周边土地溢价,助推房地产的开发。
华强方特的扩张与母公司华强集团也有着紧密的关系。现年56岁的梁光伟是深圳华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同时也是华强方特的实际控制人,持有其65.74%的股份 。
在华强集团的资本版图里,除了华强方特 ,还有华强实业 、华强新城市投资、华强前海 科技 以及华强金融控股4家大企业,其中华强实业主营计算机软件、通信产品等,早在1997年就登陆了A股上市。
跟华强方特结合较为紧密的是华强新城市投资集团,主营房地产投资开发。在安徽省芜湖的主题公园项目中 ,华强新城市投资也参与了综合性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包含9个地块,总建筑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 。另外沈阳的文旅项目也有华强新城市投资的身影。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华强方特发展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为:一是产业规模效应,具备成熟的运营经验;二是有自身的内容IP, 科技 的表达手段较为成熟;三是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紧密。
在华强方特控股或参股的主题公园投资开发子公司中 ,共同出资方主要为地方文化 旅游 投资开发企业,其背后的最终受益人多数为地方政府国资委 。2018 年内,华强方特向关联方出售商品 、提供劳务的金额达到4.46亿元 ,占当期营收的10.28%。
主题公园的重资产投入也增大了华强方特的资金压力。自2015年挂牌新三板以来,华强方特已累计完成两笔定向增发,总金额为27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主题公园建设投资、项目研究开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
值得注意的是 ,享受着文化 科技 企业补贴的华强方特,在2017年度的募集资金中,曾计划投入1.5亿元用于郑州文化 科技 产业园之花园酒店建设,不过2018年该投入金额已被下调到7000万元。
另外从2012年以来 ,华强方特也从自主投资与合作投资并行,转向了以合作投资为主,试图减轻资金压力。截至2018年年末 ,该公司的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接近50%,可使用募集资金余额仅有5251万元 。
文化板块自力更生
“大多数主题公园回本需要依靠房地产的销售收入,但这种收入是一次性的 ,因此很多文旅项目缺乏成长性。”陈少峰总结分析,近几年华强方特越来越重视增强动漫业务 、IP内容和 科技 创新方面的附加价值。
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 ,文化内容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0%、22.86%和16.72%,收入贡献有所提高,其中“熊出没”这个大IP功不可没 。
6部《熊出没》系列** ,均挤进了国产动漫**票房前十名,总票房近27亿元,其中近三年制作的这3部**的院线发行收入总共为1.82亿元。除了院线端,2016―2018年 ,动漫大**和系列动画片的新媒体播映收入也总共达到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74%。
不过头部IP单一,过度依赖“熊出没”仍然是华强方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公司推出了包括《小鸡不好惹》等30余部系列动画片、动漫**作品 ,但真正具备强吸金力的只有“熊出没 ”,而该IP在2012年就已经推出,随着低龄群体的成长 ,或会面临着用户流失 、IP老化的风险。
对此,王清霖认为,华强方特需要注重IP人物的丰富和发展、成长 ,更重要的是开发多条相关的IP产品线,提高现有用户的IP接受年龄范围,保持持续竞争力。
IP股票 。在2019年7月份 ,《熊出没》IP的持有者—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834793.OC),提交了“熊大。熊二和光头强”转板A股的IPO申请,并获证监会受理。IP股票就是概念股 ,是一种知识产权的股票。
呈现主题公园的百亿生意“熊出没”之父华强方特冲刺IPO的核心内容解析,若这些分析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助益,建议您将本站加入书签以便后续查阅 。本文来自作者[yuexie]投稿,不代表圣泉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qpump.com.cn/sq/278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圣泉吧的签约作者“yuexie”
本文概览:关于主题公园的百亿生意“熊出没”之父华强方特冲刺IPO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时代周报记者 吴怡 发自北京...
文章不错《主题公园的百亿生意“熊出没”之父华强方特冲刺IPO》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