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林志国的背后的故事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 ,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
2012年7月,林志国为了改良“龙吸水”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他带领技术研发团队潜心专研,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但是技术上的诸多问题仍难以解决,进展缓慢 ,这意味着产品升级计划工作将搁浅,令林志国十分头疼。“是不是太长时间‘闭门造车’了?”他在心里这样想 。于是他决定去拜访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士,和相关的专家交流研讨。7月19日准备出发 ,上北京。
7月21日,林志国约好北京的专家们开会研讨,会议令他受到很多启发 ,获益匪浅 。中午,开始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局部地区达200毫米 ,市内多处积水,交通拥堵,内涝严重 ,北京发布了**暴雨警报。晚上,他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灾情。
凌晨 ,林志国仍在酒店房间内看电视新闻,严重的灾情令他看得大汗淋漓 。“如果有‘龙吸水’在,那就好了! ”林志国心里这样想着。正当他手足无措的时候 ,忽然想起北京有辆样车,他兴奋地一边联系防汛办,一边往外跑。临时调不到“龙吸水”的操作人员 ,他自己驾驶着“龙吸水”就走了 。
凌晨1点多,他把“龙吸水 ”开到防汛办楼下待命。没想到的是,准备前往灾区的途中堵车太严重,到凌晨2点多 ,车子依然难以前行,只好原路返回。回到酒店的林志国那时全身已经全湿透。
22日中午,因为公司有急事 ,林志国便匆匆忙忙赶回福建 。23日,处理完事情,他便组织公司的技术团队开会 ,要求所有技术人员上网关注此次北京内涝,针对城市内涝作业环境,研讨产品的改良方案。
24日 ,上班后,林志国心里像有块石头,仍惦记着北京 ,总觉得这次“龙吸水”没能给灾区帮上忙,感到很遗憾。他内心总希望通过自己在专业上的特长与经验,能为保护人民财产和安全出份力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在灾情面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觉得有必要与北京的专家进一步探讨改进方案 ,于是9点多就匆匆赶往厦门,买了票就直接上北京去了。下午4点左右到达北京,他马上联络中科院、水科院和相关的专家第二天早上10点开会 ,针对这次内涝排水问题与产品的水泵、扬程 、结构等技术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25日,10点多,正当林志国与专家们认真研讨时 ,就频繁地接到北京排水集团打来的电话,5分钟一个,10分钟一个 ,都是询问“龙吸水”排水车的情况 。原来是北京排水集团打听到“龙吸水 ”产品的高效,希望通过“龙吸水”帮助房山城关灾区排水,并欲订购10台。林志国听到这个好消息即刻联络龙岩公司 ,通知生产部门全体通宵加班,为这10台车子做好准备工作。
26日,由于临时调不到“龙吸水“的操作员,林志国便亲自驾驶在北京的唯一一台“龙吸水”赶赴房山灾区 。到达灾区 ,凭着多年的驾驶操作经验,他仅用了十几分钟便顺利地驶过危险的软泥路,直达最有利于车辆作业的地点。车就位后马上启动程序 ,不到5分钟,水便哗啦啦地排出。整个过程效率之高令排水集团的领导、抢险工作人员以及现场群众大为赞叹 。
28日,10台“龙吸水 ”从龙岩到达北京 ,及时交付给排水集团,林志国的心这才放下。 2013年5月16日凌晨,福建厦门市突降大暴雨 ,导致市区、隧道等多处发生危急涝情。林志国于当日下午得知灾情严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络厦门公路局,希望前去厦门 ,给灾区提供支援。公路局早有耳闻“龙吸水”的“威力”,听到“龙吸水 ”将来厦门支援救灾的消息,兴奋不已,连忙道谢 。
林志国召集了员工甚至自己的弟弟 、侄子等十几个人 ,驾驶着4台“龙吸水”冒着大雨连夜赶赴厦门。由于厦门多个路段已积水,堵车严重,加上对地形不熟悉 ,绕来绕去,3个小时以后才到达灾情严重的明发新城。林志国的队伍一到,二话没说 ,马上下车勘察地形,制定方案,指挥作业 。一整天 ,林志国和自己的团队都在废寝忘食地工作,楼上的居民群众看得心疼,感动地给又渴又饿的他们送来矿泉水 ,还有自家的炒米粉… …
5月16日上午,明发国际新城负一层的店面几乎被水淹没,早上已调用了一台“龙吸水”,当时还有一名男子被困于店内 ,生命危在旦夕,在“龙吸水”作业了一段时间水位有所下降后,救灾的潜水员得以游入店内把困于店内10个小时的男子救了出来。得知人已被救出 ,林志国松了一口气。
通过全体抢险人员一整天的奋战,灾情有了好转,而林志国并没有停下休息 ,带着队伍又奔赴到下一个受灾区… … 自5月16日晚上到厦门以后,林志国的队伍几天来都奔波于厦门的各个重灾区,排水救灾 ,尽管没日没夜的工作令他们已经很疲惫,但在林志国的带领下,整个团队仍然坚持着工作 。
5月17日 ,环岛干道隧道上排水车工作有序进行着,林志国忽然下车,他疑惑:“为何排水量有点变小了?“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怀疑是不是出了什么质量问题,但是他自信地说:不可能 ,你们把管收起来,仔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东西堵住了。 ”果然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后,在排水管内发现一大堆的LED灯,灯和电线缠绕成一团 ,把排水管堵住了一大半。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一大堆的灯给拉了出来,大家都夸林志国细心、判断准确 。
7月20日这天,林志国的队伍在梧村隧道排水 ,凌晨,林志国的弟弟因为实在太疲倦,要求返回酒店休息。而林志国坚持要他连夜作战 ,于是两人便发生了争执。一边是自己的亲弟弟,一边是厦门人民的财产利益,林志国也陷入矛盾中 。看到自己的亲弟弟如此疲惫,林志国最终还是不忍心 ,同意让他先回去休息。
其实弟弟也懂得哥哥的心思,他知道林志国的性子和工作态度,但又非常担心他的身体 ,怕他扛不住,放心不下。“你留在这里,一定要照看好你大伯!”这是林志国的弟弟回酒店前给他儿子叮嘱的最后一句话。
几天后 ,隧道终于通车,连续几天几夜的支援工作到了尾声,疲累的林志国这才带着队伍 ,返回龙岩 。
关于林志国的背后的故事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mopaixian]投稿,不代表圣泉吧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qpump.com.cn/sq/76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圣泉吧的签约作者“mopaixian”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林志国的背后的故事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2012年7月,林志...
文章不错《林志国的背后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